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续五年保持千亿投资规模-新京
发布时间:2025-11-22 10:42
11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领导人宣读·京华行”——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10.9%,位居全市第二位。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开发,行政办公区得到充分利用,市政管理机构搬迁,运河商务区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区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惊人成效。医疗机构床位数较2020年增长50%。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浩介绍,自2016年启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9600亿元,连续5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建设投资总额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了投资结构优化、功能系统重构、承载能力跃升。 “十四五”期间,通州区新增学位6万余个,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较2020年增长50%。区域协同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共建共享,“跨省”提供政务服务3600余项。引领重大工程,通州快速打通城市框架,打造城市“四梁八柱”。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广渠路东延、东六环地下改造等项目一一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已建成并正在建设中。环球影城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万里”商业娱乐综合体年底开业,北投集团总部大楼、首旅集团总部大楼竣工使用,“年年一个节点,年年有新变化”。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已具备运营条件,枢纽周边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住项目已启动。项目9月开盘,创下北京新城首单成交记录当时的住宅市场,足见副中心市场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每年1000亿的投资规模,重点投向产业升级、文化商贸、旅游、城市更新等各个领域,保障市政交通和公共服务,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城市功能升级。”他说。通州区企业实体规模位列第三 加快未来产业布局。 “十四五”期间,全区定点单位数量达到2800个,比2020年增长52%。平均每年新设立商户超过2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有80多家市场主体选择在城市副中心投资,经营主体数量位居全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r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比2020年增长70%,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1%,位居全市第一。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强劲。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已成为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比重稳定在10%左右。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10.5倍。今年前三季度,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均领先全市。内需活力持续增强,累计首店开业154家,商业面积达107万平方米,形成万向汇、运河西岸、月亮河市场、运河等一批特色鲜明、大众化的新消费场景大市场。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色供电“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特色。”郑浩表示,“十四五”期间,通州全面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141项建设工程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绿色含量”不断提升。 PM2.5累计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较2020年同期改善24%。成功建设8个万亩生态公园、600公里绿道,成功打造平原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森林。蓝绿交织,优良的生态吸引了37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水鸟留在这里过冬。通州区致力于节能减排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170.5万平方米,实施超低能耗建筑67.3万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行政办公区和绿色城市中心实现100%绿色供电。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地方领导人论坛上,北京副中心气候适应城市建设项目从来自45个国家的160余份申请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地方气候领袖”奖。 “通州岩”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建成。 2024年,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将达到48.2%。定点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和碳减排,碳排放强度降低20%左右。首尔儿童院通州校区预计将于2027年竣工。在民生和社会方面其中,通州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增长27.1%,高出全市4.1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通州先后引进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6个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总数达到20所。2024年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指数为102.8,位居全市第一。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已正式使用,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将正式使用,清华大学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即将完成。通州以加强医疗保障为重点,新建安装三级以上公立医院7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安贞医院一一开设门诊。通州第一儿童医院u院区预计2027年竣工。“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惠及群众超过45万人,“有房住”评价全市第一。通州围绕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关切,全面落实“快速办理”工作机制。加强主动管理和诉前避诉管理。率先发布《城市家具安装指南》。今年已修复运营各类设施1.18万项。城市空间秩序显着改善,市容市貌氛围不断优化。通州站共有7条线路,是中心城区外线路最多的地区。车站800米范围内网络线路密度和人口覆盖率均为国内最高在平原上。未来,随着平谷线、M101轨道交通线的开通,春明路东延段、姚家园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内部路网的不断完善,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便利性将进一步提升。北三县养老机构已收治和服务北京老人6000余人。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先霞介绍,通州携手天津、河北,推动多领域高质量发展。生态协同方面,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全面建设,3.2万公顷绿色生态空间构筑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北线京冀段62公里h 运河现已通航。交通协同方面,京唐城际铁路将于2022年底正式运营;去年9月,厂区道路全线通车,潮白河大桥提前两个月竣工,体现了全程的“合作速度”。白庙南、白庙北检查站升级改造,通勤效率大幅提升。平谷线、M101线建设加快推进,通州区“十一横九格”道路网格格局整体加快推进。通州区着力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延伸。北京六合中学三河校区等一批优质办学分校相继建成。安贞医院、友谊医院与医疗界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北三县的机构。北三县养老机构已收治和服务北京老人6000余人。相比之下,协调发展的红利就显得黯然失色了。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张雷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