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减少6.62万人,推广小班教学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5-11-22 10:40
▲资料图:实行小班教学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临城镇丁桥小学教室里的三年级学生。图片/摄影 近年来,出生人口的变化对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影响的是幼儿园,其次是小学。据媒体整理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小学专任教师将比去年减少6.62万人。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国城市小学专任教师将增加8.78万人,城市小学专任教师减少3.6万人,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减少11.8万人。其中,11个省份将在2024年增加小学专任教师数量。从城乡来看,小学专任教师数量31个省份城镇学校教师数量增加,29个省份小学教师数量减少。学龄学生的减少以及专职教师的相应减少似乎是“自然”的。但这是在现行办学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师发展的回应,即师生比例标准不变、班级定额标准不变、生均经费不变。让适龄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还必须提高办学水平,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师生比,持续妥善推进小班教学。近日发布的《全国教师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师资队伍标准仍维持在2014年的水平——小学师生比为1:19,初中师生比为1:19。高中的比例为 1:13.5,高中的比例为 1:12.5。这一标准不仅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也存在明显差距。另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平均班级人数为38人和46人,而OECD国家的平均班级人数分别只有20人和23人,几乎是我国班级人数的一半。今年年初发布的《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小班教学”。可以说,小班教学是应对学龄学生下滑的“最佳方案”。如果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就不会“不堪重负”,大型大学长期存在的大班制问题也能得到彻底解决。老师们也会有r结合实际条件开展个性化教育。但从实践来看,推进小班教学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是当地的“资金压力”。虽然在学龄学生减少的背景下,推广小班教学并不需要太多新的财政投入。这可以通过减少班级规模同时保持教师人数不变来实现。然而,这意味着每名学生的经费增加,财政根据学生人数并结合之前的每名学生的经费来确定教育预算。对于地方财政来说,如果生均经费保持不变,学生人数下降,教育投入也可能减少。当学生数量减少时,如果给予同样的教育投入,则是变相增加财政投入,是“低效率的”。其次,存在“教育差距”。近年来,一些小型学校被兼并变成加速的速度。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至202年三年,全国普通小学数量从16.18万所减少到14.35万所,小学教学点从10.14万个减少到6.6万个。五年来,小学教学点减少3.54万个,平均每天减少19个点。这也导致一些地区学校教育出现“农村学校空荡荡、城市学校人满为患”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农村家庭将孩子送到城市学校,相信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客观地说,农村小型学校和教学点已经是“小校小班”教学模式。有些乡村小学校一个班有十几名甚至几个学生。然而,家长可能对教学质量并不满意。并认为还不如市区学校一个50人的班。它还提倡小班教学,但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小学校没有成为“小而好”或“小而好”的学校,主要原因是教师发展和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优秀教师一“涌现”就迅速转移到城市教书。目前,一些地区选派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学校任教。农村小学师资建设的主要思路是“维护”而不是“发展和提高”。从教育评价体系来看,农村学校质量的评价也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入学率。学生资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农村教育资源等因素也导致农村学校毕业率不高到城市学校。这是推进小班教学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各方面都要重视。事实上,随着新的人口形势的出现,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进入从“充足”到“好不好”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解决适龄生源下降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必须前瞻谋划,以“有序推进小班教学”为主线,提高办学标准,优化办学布局,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办学。撰稿/刘晨(媒体人)编辑/柯锐/赵琳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