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5-10-18 09:17
【环球时报记者 杨莎莎 丁雅志】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过去五年,中国经济乘风破浪,在各个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制造业牢牢占据世界“头把交椅”,新一代能源的崛起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变成了公园里遇到的人形机器人,马路上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新特产”成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透过一个“人”、“车”、“鱼”,我们可以一睹“中国制造”如何在“十四五”期间不断更新、跳跃,照亮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做出贡献。 “每 100 名工人就有 4 台机器人。” “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安装量远超其他国家《纽约时报》近日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9月发布的报告称,到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200万台,新增安装量近30万台,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报告认为,这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 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整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其中,中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环球时报》在采访中观察到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一批领先的机器人企业不断聚焦产品。减速机、伺服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由以前依赖进口变为自主可控。在技​​术要求最高的仿人机器人领域,一些企业已经将机器人送到汽车工厂进行实训。中国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十四五”时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作为经历过的人,我们感觉行业完成了关键的跨越,这种升级已经转化为社会工作效率的提升。”据该负责人介绍,从2024年开始,他们将重点关注汽车、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重点制造领域。onics)以提高人形机器人的工具操作和任务执行能力。另一家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埃夫特智能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中国,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渗透率达到每100名工人拥有4台机器人。 “‘十三五’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词是工业化,‘十四五’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词是高标准、高质量。这从中国关键词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从大规模应用转向高品质、高标准的进口替代阶段。”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对记者表示。 《环球时报》:“十四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瑞克在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上实现飞跃,成为支撑新一轮优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相关指标表明,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国,也是重要的制造国和创新源泉。 “有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和纽约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比赛等赛事已经证明,机器人的技术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企业8.7%的安全保障韧性;充电便捷。”家住武汉的新能源车主甘丽说, ”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建成了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消费体验更加便捷。公共充电站总数已超过30万个,较2021年增长303%,为省内长途出行提供了保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全球领先。产业升级和用电结构转型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十四五”,以电动汽车等“三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杜仲明,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电动汽车及换乘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0%以上。 “这些数字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能源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杜仲明说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兴嘎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四五”能源成就框架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多这超出了计划预期。从产业影响力来看,新能源汽车带动了全链条绿色产业发展。上游依靠稀土资源支撑永磁材料的生产。中游电池产量占全球90%以上。下游推动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产业扩张。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of“油改电”给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新能源汽车行驶更智能,空间更宽敞,因为发动机不必占用空间。近年来,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在增长,但排放总量逐渐下降,空气污染明显减轻。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总量1924.6万吨,年下降4.9%。其中,机动车和非移动道路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和53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22%和4.05%。在重庆新能源生产基地,绿色电力正在改写汽车制造的“碳足迹”。重庆市经信委自动化处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重庆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采用绿色电力,相比现有火电,每生产一辆车的碳排放量至少可减少2吨,相当于1000多棵树一年的碳量。这意味着,仅在制造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就可以通过绿色电力的应用实现显着的环境效益。绿电深度渗透,成国内新能源rgy车辆变身“移动减碳单位”。杜仲明表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行驶,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深入人心。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对全球的贡献同样令人瞩目。 “十四五”期间,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帮助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路透社援引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总价值约3300亿美元,其次是太阳能设备2420亿美元,美国汽车出口1950亿美元。英国气候媒体《Carbon Brief》近日报道称,从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将减少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4年安装到国外后,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离海最远的地方”,依靠水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的力量“突破”互联网。“尼勒克小镇现在正遭遇堵车!”新疆天韵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祥说。 天韵公司(“天韵”)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2014年公司到达西北疆尼勒克县养殖三文鱼(彩虹条件)以来,在当地人气越来越旺,员工的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许多人买了汽车和房子。原本遥远的小葫芦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据了解,该公司养殖的尼莱克鲑鱼在当地很受欢迎。 因其低氘富硒和肉质鲜甜而畅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还远销东南亚a、中东、欧洲等地区。 《三文鱼生产——海洋生态危机与经济不平等》是挪威记者西蒙·赛特尔(Simon Seitel)和克杰蒂尔·奥斯特利(Kjetil Osterly)花费五年时间监测世界主要养殖国——挪威、智利、加拿大等国撰写的关于三文鱼的调查性新闻作品。调查显示,随着人工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为了消灭与鲑鱼交配的海虱,农民使用毒药,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姚定祥告诉记者,这本书给了他很多思考和警示。在创建公司时,环境的生态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多。例如,我们使用的环保笼子与传统笼子不同。它们结合了废物收集系统、生物清洁系统和生物净化系统。”姚定祥表示,我国三文鱼养殖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相当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避免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后果。今年8月,北京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鱼类良种繁育带头人胡红霞来到新疆,用三天时间参观了天韵当地的三个养殖基地。 “新疆冷水资源丰富!”当胡红霞看到水面的巨大膨胀时,既惊讶又兴奋。仅天韵公司的水养殖面积就达14.7万公顷,全疆(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新疆亩。胡 红霞说有世界上具备养殖条件的地方屈指可数。水域面积虽大,但当地养殖区域受到严格控制,确保水体能够发挥其自身功能。事实上,早在2000年初,胡红霞就受邀前往新疆考察人工繁育硬皮鳀等物种的可能性,但因种种原因而搁置。此后,胡红霞带领团队在北京历时22年选育了杂交硬鳖“京龙一号”。这是第一个国家级肉用鲟鱼新品种。 2023年北京公布“京龙一号”时,就表示北京的养殖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胡红霞告诉记者,这次再次前往新疆,发现了新疆水产养殖的巨大机遇:除了优良的水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外,新疆还有大面积尚未开发利用的盐碱地。d.陆地沿海地区海水培植已初见成效。未来该技术成熟后,可应用于新疆大片盐碱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水产品产量19.25万吨,年增4.63%。水产养殖已成为新疆渔业主产区的富民产业。到“十四五”末,预计新疆渔业全产业链将实现产值近200亿元。新疆尼勒克县三文鱼产业依托自然优势和先进技术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是“十四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务院《农业和农村振兴第十四年规划》《农村现代化》提到,要开展农业基础技术研究,加强战略科技能力建设,推动科技与工业深度融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军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建成高标准农场超过10亿公顷。 去年农业科技发展贡献率达到63.2%,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良种作物覆盖范围超过96%。其中,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提供的数据显示, 超过 1目前正在研究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有 000 家企业参与,占参与单位总数的 51%,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