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科技,湖北随州转型文旅产业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19 13:29
改造后的随州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讲解员”——人形光子机器人。不远处的肉眼3D画面中,曾侯乙的钟声仿佛从千年的尘埃中苏醒,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悬浮”在空中,颇为可圈可点。在国家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的背景下,作为炎帝神农编钟之乡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随州积极应对文化旅游全面变革。通过结合景区重大升级、各项业态变革、田园创意消费“打卡组合”,力争在全区旅游竞争中实现“破圈”增长,探索消费新时代。今年国庆中秋期间,随州共接待游客301.23万人次st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20.38%;实现旅游总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22.24%。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祈祖区)——炎帝神农风景区。随州市委宣传部供图。主要景区升级改造列入三大“王牌景点”。 “追随曾后羿的足迹,走进2400年前的曾国宫殿,不仅可以看到青铜器上千年的纹饰,还可以听到空中响起的虚拟编钟,真是神奇!”来自安徽的游客魏女士在随州博物馆体验了“青铜时代之旅·曾侯乙会面”VR项目后,惊叹不已。诺阿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州博物馆现有藏品10000余件(套),其中文物334件(套)。被誉为“青铜王国”。今年10月份完成全面升级改造的随州博物馆以“文物+科技”的新面貌重新开放。 “改造后的主馆展厅面积约8900平方米,1600余件重要文物以六大展览主题亲手展示,从而将体验从‘观看文物’升级为‘了解文物’。” “随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生辉说。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文物展示区)——随州博物馆。随州市委宣传部供图。巧妙打“科技牌”的不只随州博物馆。全面升级的炎帝神农风景区也科技感十足。国庆、中秋双节,吸引了10万游客“尝试新事物”。新推出的《寻找炎帝神农踪迹》沉浸式科技秀剧场堪称随州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里程碑。它隐藏在95英尺高的炎帝神农雕像的基座上。以炎帝八功为主题,运用全息影像、沉浸式光影、声光营造25分钟的光影幻境,让观众沉浸在“教农”、“制历”的传说中。 “这个项目不仅讲述了炎帝和神农氏的故事和历史,还将炎帝精神升华为连接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符号。”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随州拥有编钟、炎帝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国家3A级和4A级众多5A级旅游景区,但遗憾的是,5A级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总是“空白”。 2025年,随州将做出“关键之举”:将炎帝神农风景区、随州市博物馆、曾侯羿旅游区三大主景区合并,推出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在品牌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下,“星月”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并全力向国家5A级地区冲刺。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祖地福地)充满了身份体验:神农书院每天出品《炎黄联盟》情景喜剧;在中草药手工皂香薰DIY体验中,游客不仅可以学习制作纪念品的古老工艺,还可以“闻香”“识药”; “爷爷不长一日”燕燕亲子营为家庭游客打造丰富多彩的娱乐互动场景……多项业态变革开启旅游新赛道帽子包括“蘑菇旅行”和“汽车旅行”。除了编钟、炎帝,随州还有一张闻遍天下的名片——香菇。今年3月,随州成功挑战“最多元化蘑菇节”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开数据显示,在全国蘑菇出口贸易中,“中国蘑菇之乡”随州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均每5个出口蘑菇就有1个产自随州。如何从优质“土特产”中挖掘更多价值?随州当地著名食品企业给出了答案:开工厂,发展工业旅游。在“香菇麻辣烫”国家级5G智能工厂里,游客可以漫步在透明的旅游长廊中,亲眼目睹香菇从清洗、配料、油炸、杀菌到酱装包装的全智能制作过程。 “这次体验就是相信‘体验相当提高了消费者对胸罩的信任度“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介绍,公司立足当地资源,联合湖北省农科院院士后备人才,规划在随县三里岗镇建设原生态食用菌文化科学中心。项目计划建设5个示范温室,引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采摘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并配套游客接待等设施。 “如果说主景区升级是拉动文旅消费的‘大脑’,那么不同业态的转变就是打通‘任渡两条通道’。”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起,随州将继续拓展消费场景,做好“文化旅游+”文章,让游客留得住、留得住。 10月25日-26日,2025年全国汽车(房车)露营大赛湖北广水站开赛。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67名车手参赛,各类型房车30辆。随州作为全国汽车工业高地的“自信”。目前,随州全产业链收入已突破600亿元,其中卢马戈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围绕“专用车+文化旅游”,随州从“房车生产基地”跨越到“露营经济生态圈”。 2025年随州市政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旅游“一号公路”,连接各景区和房车露营基地,构建“快进慢行”体系。田园创意消费 千年银杏谷唤醒“一丝乡愁” 在随州文旅文化中,与炎帝文化紧密相连的银杏是必然的“篇章”。 “洛阳镇有银杏树520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树龄17000多棵,千岁以上树龄308棵,是我国古银杏群落分布最密、规模最大、分布最好的地区之一。”千年银杏谷文化旅游区总经理王旭介绍,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6.1平方公里。今年8月升级开业,打破了“只有秋天”的传统印象,新增了嘉艺咖啡、夏隐村、编钟演艺厅、万年五老树等“五美地十二景”,使得公园建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园区。中国胡同银杏博物馆培育了多元化业态矩阵:以裸皮、大勒努瓦、斜阳垒竹为代表的高端民宿集群;对日落谷、国际泵赛道、山地自行车公园等为代表的业务有丰富的经验;以及以长江之家、白梅车站为代表的乡村农庄空间。新京报记者 季明月 编辑 高静 校对 付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