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新闻办推出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务实答卷、新谋接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示16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于11月13日上午举行。围绕“努力打造现代化转型新高地,持续打造‘三百’上海后花园”的主题,金山区委书记刘健介绍了金山区“十四年”期间的建设发展成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邱云丽,区发改委主任陈前新,区生态环境处处长褚辉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敏敏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丁一涵/佘 金山区位于杭州湾畔,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它不仅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交通区,也是乡村振兴的先行区。 “十四五”以来,金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北转型”战略要求,以“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为主线,努力撕掉“化工就是污染”、“工高高调”、“郊区就是码头”等旧标签,努力再创新高、“码头就是码头”变革和“三百”目标万里》上海后花园。开辟了组织空间改造和传递的新路径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管理变革,转型塑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业发展呈现积极态势。新金山区努力抵御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致力于克服化工行业周期性影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发展后劲不断提升。 2024年,全区GDP将突破1200亿元,人均GDP达到2.15万美元。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制造业大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纤维材料、无人机、新型光电传输材料入选国家级中小型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特色。化工新材料入选全市首批“城市协同”千亿元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由“十三五”末的0.8:67.4:31.8调整为目前的0.6:58.5:40.9。特别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今年以来快速增长,预计年均增长62%。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持续引进大企业、吸引强人才,累计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随着上海石化质量提升项目综合技改正式启动、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实施、项目建成投产阿里云华东智能计算中心、上海乐高乐园盛大开业,发展新动能加快,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代技术正在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9.5%,专精特新企业增长375.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近11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7.7倍,上湾区科技创新城初具规模,入驻相关企业近千家。低效产能退出加速。共治理无效土地43处67公顷,抓获投资约40亿元,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2.65%每年。最新一轮工业企业绩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亩产营业税收入、亩产值比首轮(2019年)分别增长53%、33%。农业振兴是领导力的体现。金山区提出了市委确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的定位目标。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利用背靠特大城市的独特优势,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色的城乡发展新道路。行业特征日趋明显。先正达全球植保中国创新中心、节水抗旱水稻等一批农业科技项目落地国际资源中心、中科荃殷分子育种中心。花开海洋生态公园、漕泾水巢新增国家AAAA级旅游级别。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锋县、全国农业休闲重点县等荣誉,乡村更加美丽。廊下镇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中期审查,吕巷镇“五好两好”美丽乡村试点稳步推进,金发“海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试点启动。新增市级振兴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示范村23个(创建率领先全市),成为全市第一个入选首批国家示范县的区的振兴。农民收入继续增加。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高于全地区经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人民经济安全是高品质、包容性的金山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动社会人民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好不好”的迭代升级。教育发展水平提高。中桥职业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上海现代工程职业学院、上海保健职业学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1+4”高职院校体系初步形成。华尔金山实验学校正式落地实施,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区。健康金山建设全面推进。建成瑞金医院金山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急救中心。使用金山医院新住院楼、新疾控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健康城市建设模范城市。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将不断提高。改造旧房5.02万平方米,改造旧房26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租赁套数1.1万套、各类人才公寓1.1万套。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市铁路南丰线金山段开工建设。沪杭高铁金山段、沪察杭铁路即将开工建设。 G228二期、G320二期已竣工通车。被评为该市首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点。城市管理精细高效。金山区深思熟虑、奋力拼搏,持续打造韧性安全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山地区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既有国家生态建设建设又有“智慧水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改实践的区。公共生态环境满意度继续位居全市前茅。安全生产更加规范。上海油气管道应急救援中心、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开工建设,安全生产治本行动深入实施。提高本土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成功创建国家城市社会管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国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它安全生产和公众满意度连续15年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国家安全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打造全国双拥城市典范。面向“十五五”规划,金山区可以提出“两区一堡”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落实“南北转型”战略要求,紧紧围绕“转型提质增效、聚动培育新能”,致力于高质量渐进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智慧活力区、绿色区、好区、好区、绿区、绿区、绿区。区、绿地、绿地、好区、绿地、绿地、绿地、绿地、绿地、绿地好友好湾区、湾区打造美丽宜居幸福湾区,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要素支撑、城市软实力,优化强化新兴产业承载功能、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毗邻联动门户功能、城乡复合功能,努力打造上海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后花园、长三角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桥梁。